涂料的色彩主要是由顏料決定的。產品涂裝色彩是否理想,與涂料的配色關系極大,涂料的配色一般理解為在制造涂料時按照涂料的組成設計分配,或者使用涂料時按照被涂飾的對象配色。著色顏料按它們在涂料使用時所顯示的色彩可分為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、金屬光澤等種類,可根據產品的要求進行著色,其基本原則和方法如下。
1、分清主、副色及各色間的關系和比例。根據產品設計對色彩的要求,對照顏色色板或色標,確定由哪幾種顏色組成,分清主、副色以及各色間的關系與比例。所謂主色就是基礎色,顏色含量大、著色力較強的顏色為副色。經過分析后,小樣調試,噴在樣板上烘干,當與色板相比顏色色差較小或相等時才能大批調配使用。
2、涂料顏色采用“由淺入深”的原則。加入著色力較強的顏色時,應先加預定量的70%~80%,當色相接近時,要特別小心謹慎,應取樣分別調試至符合原樣要求。
3、把握涂料顏色干、濕的特性。調色時要注意淺色一般要比原樣稍深一點,深色比原樣稍淺一點。因為漆膜干后會出現“泛色”現象。即淺色烘干后比濕漆更淺,深色烘干后偏深。新涂料的樣板顏色鮮,干的樣板顯得顏色較暗,應將干樣板浸濕后再進行比較。另外,顏料因未經分散處理,只能用色漆配制,否則會產生,一般不同類型的涂料不能相互混合。
產品色彩與其使用功能、空間、部位、大小、形狀、材質等有著多方面的聯系,為了在設計時能準確無誤地運用色彩,應該在色澤科學的基礎上明確使用方法。產品的色彩運用與繪畫的色彩運用有著明顯的區別。產品是以實用效果和服務對象為目的,受一定的工藝生產局限性的制約。色彩的美觀與否不在于所用的顏色多少,所謂“豐富多彩”是不能在一件產品上來體現的,關鍵在于利用物質材料和藝術處理的技巧產生出的效果,最好使之能少用顏色而出現多種色彩感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