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航母模型制作歷時3年,采用國內少有的技術,模型制作團隊中有咱洛陽人黃建輝。這個精美逼真的航母仿真模型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樣的呢。
航母仿真模型每小時能跑30公里,艙蓋下還藏著火炮
在西流湖內,上百發禮花彈從這個仿真版航母模型上發射出來。現場圍觀的群眾不禁感嘆:“這航母也太逼真了吧!”
航母模型由工作人員通過無線設備進行操控。只見它連貫地完成了轉彎、旋轉等動作,在湖面上快速前進。“它的最快航行速度可達每小時30公里。”一名工作人員說。
一架航拍模型飛機緩緩從航母的甲板上起飛,隨后又穩穩地降落。看到這一幕,圍觀群眾紛紛拿起手機拍攝。在湖里兜了數圈后,航母模型緩緩靠岸,甲板外圍亮起了彩燈,慶祝此次“試航”成功。
此時,《洛陽晚報》記者終于能看看這個稀罕“大家伙”的全貌了。雖然它僅僅是個模型,但幾乎是真正航母的微縮版。甲板后方有長約4米的雙降落跑道,前方有長1米多的起飛跑道,停著9架模型飛機。甲板左右兩側分布著3個飛機升降臺,甲板四個角是火力平臺。
仔細觀察,這個模型精細到連欄桿、圍擋都不落下,特別是小小的欄桿,只有不到1厘米高。此外,甲板上還有11個艙蓋,最大的艙蓋長約1.2米,寬約0.6米。艙蓋下面藏著一門門火炮,那些禮花彈就是依次從這里發射出來的。
驕傲
洛陽人參與船體的設計和制作
在這個航母模型的制作團隊中,有咱洛陽人黃建輝。
“簡單來說,我參與制作的就是大家能看到的部分。”黃建輝說,他主要參與船體的設計和制作,大約用了1年時間。
黃建輝今年48歲,從小對航海模型類的玩具格外喜愛,還是個狂熱的軍事迷。上中學后,黃建輝的愛好就升級了,從玩耍變成模型制作。1984年,他加入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航海模型隊,參與制作了數十個航海模型。1994年,黃建輝退役后仍從事航海模型制作方面的工作,并且開辦了模型設計公司。
制作這個航母模型,前后歷時3年時間。在制作船體前,數據搜集和建模是最重要、最煩瑣的環節。模型制作所需的數據,都是根據部分在網上公開的航母資料和照片確定的。因為有些數據是根據推測得出的,黃建輝和其他人有時還會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,爭得面紅耳赤也是常有的事兒。
當圖紙設計出來后,黃建輝和團隊其他成員將玻璃鋼和固化劑加以混合,放入制作好的模具內,在一定溫度下等待數小時,就有部分船體的雛形了。
揭秘
“大塊頭”模型中藏著“大智慧”
記者搜索資料發現,我國制作航母模型的人不在少數,但是航母模型能夠達到6米長,可以下水航行,且模型中的各項設備可以無線操控的,實屬少有。那么,這個航母模型的領先技術體現在哪兒呢?
大塊頭:模型總重約760公斤
揭秘:此航母模型制作者之一、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航海模型隊隊長王云飛表示,這個模型是參照我國第一艘航母“遼寧艦”,按照約50∶1的比例進行微縮制作的,整體結構和布局則參考了世界上多艘航母的原型。由于既要滿足模型的觀賞性,又要考慮到重量,他們最終定為現在的尺寸。這個大小可給組裝和拆卸帶來了不少麻煩,拼裝船體需要請來4個壯漢幫忙,有時還要動用吊運機。
大智慧:無線操控動力系統和電力系統
揭秘:黃建輝說,模型配備兩個螺旋槳作為推進器,促使其完成拐彎等動作。模型使用鋰電池電機,可在水中航行兩三個小時。整個模型選擇了防水、耐用的材料制作,避免船體進水,防止動力系統和電力系統受到損壞。
大體量:船體線形流暢,還裝有不少設備
揭秘:黃建輝說,國內有不少模型船體簡陋,既不美觀,又不利于航行。因此在制作時,他們盡量采用大塊兒材料進行拼接,減少接縫。模型船體線形呈現“S”形,放在水中可以乘載七八個成年男性。
發展
讓更多人了解航海模型
黃建輝表示,此次“試航”只是個開始,團隊將對這個航母模型進行改進,最終計劃實現艙蓋打開后,飛機可自動從艙體底部運送上來,并完成從甲板起飛到降落的過程。
黃建輝說,目前,不少人對于航海模型了解很少,對軍事方面的知識關注也不夠。他們希望通過這個模型,激發青少年了解相關知識的熱情,培養他們對航海模型的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