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的沙盤模型(指靜態的航模、船模、車模)主要是供科研及軍事用途的特殊模型(這也是軍事仿真模型后期能獨立發展成一類熱門模型玩具的原因),因為在這些地方與部門集中了一部分的模型設計與制作人員,模型的品種及種類非常豐富,但是數量有限。反之在人們的生活中以及市場上大都是“馬口鐵”、木質和塑料制品的沙盤模型,不過當時的模型還不能稱為“仿真模型”,只能被稱為一種趁手好玩的“玩具”。市場銷售的所謂 “模型”因受科學技術條件限制,只能是“仿型”而并不完全“仿真”,模型也與一般的玩具沒有多大差別,僅僅是個“象形”而已,而且消費者大多是10歲左右或者以下的青少年兒童。
現代仿真模型技術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,以及市場的擴大與愛好者日趨專業化,自70年代起,人們把它與玩具和其他類的模型區分開來,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、系統化的全球性產業。特別是大規模的工廠化專業生產的塑料模型制品,如一套零件復雜、高度仿真的坦克模型,加上各種改造套件后,幾乎是真的有什么它就有什么:從外表的鉚釘形狀和個數,焊線的樣式到內部結構,駕駛室、戰斗室、炮塔與動力室中的形形色色組件,研究它就如同是在研究一個真實的武器系統。像火炮上復雜的操縱機構和精巧的瞄準裝置,尤其是細微到儀表上的刻度和指針,讓人感覺它隨時可以運轉起來。
完全仿真的拼裝型比例模型,又被稱為“仿真比例模型”。它是按真實物件的尺寸與構造,以國際通用的比例進行嚴格微縮,并以一定的標準力爭再現實物精確化的模型,這也是它與動態的如:賽車、賽艇和競技航模市場涇渭分明的主要原因。當然為了再現作品的真實性,除了采用木材、紙張、塑料和布料之外,也經常使用金屬“馬口鐵”,鍍鋅板,薄銅板等金屬板材作為加工制作材料,并且金屬薄板與原體實物的工業制造有著異曲同工之處,因為絕大部分的模型對象也都是用金屬部件制造的,所以對模型的結構和部件不僅可以多層次的拆分,進行精細的加工,而且使模型的仿真度達到最高。
有資料可查仿真模型最早出現于1914年的美國。那一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,為了提高其產品知名度和增加汽車的銷量,首次以其生產的T型車為藍本,定制了世界上第一款仿真汽車模型,并作為促銷禮品贈送給每一個購車者,從而開創了仿真模型制作的先河。隨后世界上許多的汽車制造廠商也爭相效仿,隨后仿真車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市場,目前仿真車模在歐美、港臺等發達國家和地區,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幾款或更多的模型車,我們國內也隨著汽車的普及也逐漸開始在“車迷”當中顯現,致力于仿真車模收藏與鑒賞者也為數眾多,并且已經發展成為各個汽車廠商,用于饋贈來訪的外國貴賓、政府要員和宣傳新車型而必不可少的汽車形象產品。